第1452章 归来见天子-《蜀汉之庄稼汉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我去许昌的目的,本也不是为劝降他,只不过是为了让他日后起兵反司马的时候少一些后顾之忧。”

    赵广无话可说。

    倒是关将军,似乎想到了什么,有些犹豫地开口问道:

    “那万一司马懿在杀了曹爽之后,收拢人心,有心要重振伪魏,怎么办?”

    司马懿想要重振伪魏,那么就未必会逼反毌丘俭。

    到时候,阿郎的这些布局白费不说。

    说不得还变成了纵虎归山。

    冯大司马听出了关将军的言外之意,继续摇头:

    “放心,天下不会再有第二个丞相,就算有,司马懿也是最不可能的那个。”

    冯大司马嘴里的丞相,自然就是诸葛丞相。

    “在井陉与之相持的时候,我就觉得,此人已经是时日无多,时至今日,我依旧认为司马懿活不了多久。”

    冯某人不知道历史上司马懿是什么时候死的。

    但这个历史线的司马懿,估计最多也就撑个两三年。

    从伪魏传回来的消息看,这几年司马懿的身体一直不好,时常生病。

    再加上此人的年纪,明日传来消息说此人死了都不会让人意外。

    而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又远逊长子司马师。

    就算历史上司马懿的接班人是司马师,依然免不了有淮南三叛。

    想必司马懿比冯某人更清楚自己的儿子司马昭有多大能力。

    所以在他所剩无多的时间里,必然会进行疯狂地清洗,尽可能地为司马昭减轻接班压力。

    至于曹魏的死活,说实在话,反而没有那么重要。

    因为司马昭不论将来打算自立,还是拿着曹魏作为筹码投汉或者降吴,司马氏一族得到的利益都远比在伪魏“顾全大局”要大得多。

    关将军听到冯大司马的解释,眉头一皱,面有厌恶之色:

    “司马氏父子若是当真这般打算,岂非逆臣?”

    冯大司马闻言,淡淡一笑,眼眸低垂。

    若非如此,我当初又怎么会决定留在大汉?

    而不是去更有希望一统天下的曹魏?

    季汉就算是在灭亡的最后时刻,依旧有理想主义者在为它璀璨绽放。

    相比于自私自利的勾心斗角,还是和一群有理想的人呆在一起更纯粹一些,也更轻松一些。

    而且刘胖子虽然平庸,但架不住人品好啊!

    相比于魏吴两国朝争宫斗的惨烈,季汉只要不是自己作死,怎么说也有个性命无忧的保底。

    保底很重要啊,没有保底,谁愿意掏心掏肺?

    掏钱也不行!

    再抬起头,冯大司马缓缓道:

    “所以我在河北时,从来不会给司马懿有投靠大汉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“但如果哪一天他死了,司马昭愿意举伪魏以降,那就是另当别论。”

    想到司马昭看到那封信时的情景,冯大司马忍不住地笑出声来。

    相比于司马懿的老谋深算,以及司马师的阴毒狠辣,司马昭要容易拿捏得多。

    从诸多渠道传回来的消息看,司马昭似乎对冯大司马有种不知从何而起的惧怕。

    原因未知。

    但消息很可靠。

    虽然糜郎君已经彻底从魏国消失,但自有接班人。

    夏侯氏当初兵分两路逃离雒阳,夏侯楙到了长安,夏侯威去了许昌——夏侯玄留在雒阳等死。

    夏侯楙到了长安,终于可以干他最喜欢的事业——治产业。

    再加上济北王曹志的配合,大汉的特产在大魏境内大卖特卖,商路通畅无阻。

    夏侯楙这边混得风声水起,而夏侯威这一支就没有那么好运了。

    随着雒阳的丢失,伪帝曹芳东巡谯县,伪魏时局动荡不安,多少人自顾不暇?

    更别说夏侯玄一死,夏侯氏再无人能有像夏侯玄那样大的名声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夏侯氏居然有人公然投靠汉国,这简直就是在掘大魏根基。

    曹爽能看在亲戚的份上,照拂一二,让夏侯氏一族不至于沦落到为温饱奔波的地步,已经算是难得。

    但想要被重用,绝无可能。

    不过幸好夏侯楙还没有忘记自己远在魏国的兄弟,借着拓展商路的机会,拉了仍在伪魏的夏侯威一把。

    有了夏侯楙的接济,夏侯威等人的日子才算是好过了不少。

    只是嘛,吃人嘴短,拿人手短。

    夏侯氏再怎么没落,好歹也曾是伪魏开国第一族,那么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。

    落魄的时候,那些所谓的人脉或许可以当作不存在。

    但如果手里有了稀罕货,那断了的人脉,想恢复也是简单的事情。

    别看谯县是伪魏皇帝最后所能东巡的地方,同时还是曹氏的故里。
    第(2/3)页